张晓刚:中国钢铁引领世界需具备四特征-Qingdao Century Lucky Group Co., Ltd.
  • 金年会-(中国)金字招牌,信誉至上

    简体中文 | English | Mail


    Industry news

    张晓刚:中国钢铁引领世界需具备四特征

    DATE:2019-10-25
    -----------------------------------------------------------------------------------------------------------------------------------------------------------------------------------


    “标准是质量的技术基础,要抓质量就必须抓标准,要有高质量必须先有高标准。”10月15日,中国检验检测创新联合体主席、国际标准组织原主席张晓刚在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年会上强调。

    张晓刚在讲话中介绍了国际标准化发展的趋势、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及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的特质体现。

    国际标准化发展的四大趋势

    张晓刚介绍,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国际标准化呈现4个方面的新趋势:

    一是标准化向社会领域扩展。社会治理的标准开始进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即政府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规则的制定和社会的治理当中来。这是国际标准化发展的一个崭新的趋势,也意味着国际标准化组织不仅是一个产品技术标准的制定组织,未来还会在全球各种社会治理规则制定、管理规则制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新兴产业的制造标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从脱实向虚的教训中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定要依靠实体经济,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中之重。很多国家都改变了发展战略,对长期发展战略做出了新的判断。美国率先提出了制造业的再回归;德国提出了工业4.0,并在欧洲甚至全球加以推行;其他很多国家,如日本、韩国等也都提出了自己制造业的国家发展战略。其目的在于塑造自身在全球制造业中新的比较优势,重点在于努力实现制造业领域的标准引领。

    三是标准先行,以期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过去,传统产业都是先产品化,然后标准化,最后产业化。最近这几年,在高新技术领域出现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那就是先标准化,然后产品化,最后是产业化。“在5G、共享经济、区块链技术等技术委员会成立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这种新的商业模式。特别在高新技术领域,这种商业模式已经走进全球所有的行业。”张晓刚说。

    张晓刚指出,应该认识到,标准的主导者一定是技术的引领者、行业的市场控制者。如果你不参与和组织国际标准的制定,就意味着由别人制定,你来执行。

    四是标准的国际协调统一化。张晓刚举例道,因为沿途铁路轨距标准不统一,义乌3年前发送至欧洲的班列需要经历3次换轨,国际贸易的便利化、自由化受到了影响。由此可以看到,全球贸易的发展在呼唤全球统一的国际标准,这就需要大家共同合作,协调制定标准。所以UIC(世界铁路联盟)和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决定,开始着手制定全球统一的国际铁路标准,推动下一次铁路轨距的工业革命。

    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有高质量的标准

    张晓刚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经济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最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开始讲高质量发展,但是在实践中,仍有很多领导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片面认为质量仅是指产品质量。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不仅仅包含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企业发展的高质量、行业发展的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高质量等。”张晓刚表示,“如果我们不能对高质量发展内涵有更深的理解,我们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是不可能成功的。”

    “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有高质量的标准。”张晓刚分析指出,从全球占有率第一的产品数量来看,中国有1485个,德国有703个,美国有603个,日本有231个。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1.955万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1.952万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这些产业几乎都是技术含量中低端产业,所以,中国制造业仍处在大而不强的阶段。以钟表为例,现在全球钟表业84%的钟表由中国生产,但销售额中国只占全球的34%。3年前,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在北京召开,当时身在杭州G20会议上的国家主席席大大为大会发来贺电,国务院总理李大大在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给来自164个国家的600多名与会代表做了一个长达34分钟的报告。“中国主要领导人在今天为什么这么重视标准?”张晓刚认为,“因为中国要转型。中国要进行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要尽快把发展模式从追求速度和数量转到追求质量上来,要迅速地改变大而不强的问题和技术含量中低端的问题。”

    高质量发展阶段要以制度创新、

    原始创新甚至颠覆式创新为主

    标准是为了促进技术进步,促进行业发展,促进贸易的互联互通,也促进我们的企业管理。但是,标准在一定的阶段还有技术壁垒的作用,也可防止竞争对手介入,使企业独自占领市场。中国钢铁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就曾经出现过用标准促进技术进步的典型案例。张晓刚介绍说,最早中国不能生产满足钢帘线所用标准的盘条(KIC72),只能高价从日本神户制钢购买。就是在因标准达不到而产生的刺激下,大家用各种方法,花了10多年的时间,生产出可与KIC72性能相媲美的钢帘线用盘条。这体现了标准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

    张晓刚还回顾了新中国钢铁工业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他期望我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结束的时候,能够出现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世界顶级的品牌企业,这才是转型成功的真正标志,也是我们实现由大到强的标志。

    对于“什么样的企业才是引领世界钢铁工业的企业”这一问题,张晓刚也给出了他的答案。“首先,要能够引领行业的科技创新。实践已经证明,跟随容易,超越难,领先会更困难。其次,引领行业的管理创新。通过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中国钢铁工业能不能探索出全球钢铁工业公认的先进管理办法?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制度、文化,在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中国钢铁工业应该通过自己的独特发展模式为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留下精彩的一笔。再次,要在全球钢铁行业规则制定中做出主要的贡献。最后,要在承担全球社会责任中做出表率。”张晓刚表示,这也是中国钢铁工业未来立足全球,跻身世界优秀企业的4个特征。

    为此,张晓刚建议,中国钢铁企业一是要将标准化战略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当中;二是要持续深入地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在本领域、行业内争创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管理;三是要建立面向国际、复合型的标准化人才队伍;四是要加大标准执行的力度,实现标准制定和标准执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核心的还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才。”他强调。

    张晓刚认为,中国高质量发展转型期的科技创新跟过去的科技创新不是一回事。“中国钢铁在过去30年的科技创新基本上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而今天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创新一定是以制度创新为主,以原始创新为主,甚至以颠覆式创新为主的科技创新,这是中国最优秀企业应该履行的职责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张晓刚指出。

    对于钢铁行业不像高新技术行业那么重视标准这一问题,张晓刚认为,主要有以下3点原因:

    一是钢铁行业的共性技术已经高度同质化。共性技术同质化所带来的结果就是没有盈利的冲动,也没有科研投入的动力,影响的是创新。

    二是原始创新的难度。40年前,材料界的鼻祖科恩(Cohen)教授讲过一句话:今后在钢铁材料领域里出现颠覆式创新的可能很小,唯一可能出现创新的是交叉领域,可见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难度,颠覆式创新尤甚。

    三是观念上的差距。中国钢铁企业主要领导大多是从企业的生产、技术、设备、营销等岗位升上来的,这也是亚洲所有钢铁企业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人会更加关注前端方向,更加关注眼前的效果。而这次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的是末端创新,更加关注的是面向未来需求的创新。

    “钢铁行业的标准在很多情况下就是一个贸易依据,没有起到引领科技创新、行业发展,甚至企业管理的作用。”张晓刚表示,“希望大家重视标准,在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重视标准目的应该更加明确。我们管理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最优的质量、最高的效率、最佳的效益和最低的成本。”

    Return list +